博士毕业去向
上页讲完了博士和硕士的区别之后可能大家对读博还是硕士还是感到疑惑,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博士毕业出路及其待遇,使得大家对博士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
找教职(博士-博士后-教职(青椒))
1.是不是土博不好找?
case by case,有的学校不太接受土博,有的学校完全不care(上交AI学院)
2.想清楚要做独立PI还是加入大团队?
这两个都是教职但是后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差异都非常的大
大团队:升级版的博后,和工业界有点像,比如说你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承担的任务,是做项目还是带学生写论文之类的,近期压力不会那么大
独立PI:更像创业,你要招人,招博后,自己搭建工作室,自己负责财务,做财务的预算,想下一笔钱哪里来,要和校长院长等给你funding的那些老板说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些可以创造价值,有点像拉融资。(工作时间:12-14h*6,工作时间长但是工作强度没有那么大)
3.怎么找博后:需要关心的一些东西(Connection很重要)
国外压力<国内(国内还要有很多杂事)
而且国外有机会可以拿海优这个帽子
工作时间取决于老板(导师)
出站要求也取决于老板
薪资也很重要
缺点:青椒会没钱,而且工资也比较低一般在20-30w左右,但是去大厂拿的包可能是80个到100个左右。
优点:如果能伸到海优或者AP过了转编那么就会很稳定一直到老了退休
工业界
1.Paper方向>Paper影响力>Paper数量
更关注paper方向和工业界的热门方向是否匹配
2.关注点:
1.更偏向于长远的目标,和阶段性成果的完成而不care论文会议的接收
2.更偏向于效率,高效训练。
3.面试的时候更看重潜力而并非博士方向的具体落地
3.实习的重要性
很重要,尽量跟强的组,mentor比较出名的那种,这样能从mentor身上学到很多特质,比如怎么想topic,怎么踏实做科研等等
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connection可以认识很多人,拓展人脉
4.优点:工资高,看产出
5.缺点:不稳定,容易被裁员而且时间不自由
工业界干一段时间回学术界:越来越拥挤了,而且高校卡年龄尽量要跳在32岁前跳槽
最后更新于